周易哲学解读_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七篇(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七篇(七) (第5/7页)

源于图画,最早是图腾崇拜。学者研究认为,巫史是文字的主要创造者,当时的酋邦或酋邦联盟的头领也就是巫师头人。维柯称这些为“神学诗人”。在中国历史文献中,巫、祝、宗等都是这种沟通神灵的权威人士。巫师在驱鬼敬神的各种仪式中,绘制各种象征神灵鬼怪的图像,这些图像代代相传,渐渐变成文字,这是文字起源的普遍规律。甲骨文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但从考古上发现其保留下来的内容多为卜辞,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文字的产生与巫术的紧密联系的关系。

    在原始时代,中国辽阔的大地上居住着众多的氏族部落,每一氏族部落都崇拜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图腾,为了相互区别,他们分别在自己的所在地和所有物上描绘或雕刻上自己的图腾形象。这样他们便创造了表示自己图腾和氏族最早的象形文字,作为图腾图象的象形文字是文学萌芽时期最基本,最古老的文字。作为来源图腾的汉字,是典型的诗性文字,用维柯的话说:“这些符号就是实物文字,自然界就是天地的语言,是神的字母。”汉字字型构造和构字时的思维有明显的原始思维的特点,最突出的就是象形,使人一看就能把字形与具体事物联系下来,知道它所代表的事物。汉字构造的具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从一定程度影响了中国文化包括文论的主要思维方式。

    中国古代文字的形象性,隐喻性决定了古代文论言说方式的诗意性,同时保留了原始思维方式的延续性。

    中国古代文论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的精神形态,但其诗性特征却是由中国古代早期文化的诗性智慧(即原始思维)所铸成。一个民族的文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