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五篇(十五) (第2/8页)
铭文和两个“六联体”符号也有论述,现摘录如下: “在卦爻象起源的问题上,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学者屈万里和张政烺提出的两种看法,他们的看法与考古发现有关。屈氏认为易卦源于龟卜,比较注意易卦的结构与龟卜的相似之处。张氏则认为易卦源于数字卦......张先生只所以提出这种主张,是因为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发现了许多用数字表示的易卦。这易卦以前学者都未能认出。如宋代湖北孝感曾出土六件周初铜器,其中一件中方鼎,铭文末尾有“”,…… 中国古代数目字的写法,从一到八一次是:一、二、三、、×、∧、︳、。目前发现的由它们组成的‘奇字’共有几十个,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全部由三个或六个数字构成。这就很容易使人想到《易》的卦象,八卦由三个单位构成,六十四卦由六个单位构成。而且从筮法来看,《易》的卦象又是来源与数字,因此和数字也有密切关系。 当然,仅仅如此还是不能说明它们就是用数字表示的卦象。但我们可以通过与这些‘奇字’联系的文字来进一步证实。如发现与周初的史斿父鼎上的铭文是:"中斿父乍(作)宝‘’彝,贞‘’。"从上而下以此是数字八、五、七。依铭文,这是讲一个叫斿父的史官作宝尊彝。"贞"应该就是"贞卜"之"贞",而贞字后面的也应该就是卦象。我们知道,周代的占筮活动是由史官来负责的,这与"史斿父鼎"的铭文内容正好可以相互参照。若依奇书为阳爻,偶数为阴爻的转换原则,就是,即八卦的巽卦。铭文中存在由三个数组成的卦象,说明在周初也流行只用八单卦占筮的行为。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来看一下中方鼎上的铭文内容:“唯十又三月庚寅,王在寒次,王令大史兄‘△’土,王曰:中,兹‘△’人入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