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五篇(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五篇(十) (第4/6页)

  至于这西周陶罐上出现的十一个“六联体”的刻符,被解释为“数字”、“数字卦”、“《周易》里的卦符号”,这里我们暂且不论,我们只看这属西周时期陶罐上“刻符”的组合规则及刻写形状。

    下面“图画”里出现的“六联体”刻符,也是引用资料之一,即“西周陶簋图画”上出现的五个“六联体”的“刻符”:

    (因无法上传图片,故略)

    ①

    ②

    上面两图里的上图是“西周陶簋图画”拓本,而下图则是“西周陶簋图画”摹本(图片来源:《考古》2007年第2期)。

    据报道“2002年7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为配合工程建设,在洛阳火车站以南的唐城花园发掘清理了70多座西周时期的贵族墓葬,其中一座编号为c3M434的墓葬中出土了一件仿铜陶簋,内壁腹部刻筮数、刻划符号和图象,时代为西周晚期”。《考古》2007年第2期以《河南洛阳市唐城花园西周墓葬的清理》为题作了简要报道。该刊同期还发表了蔡运章和安亚伟合写的《西周陶簋所见图画、筮数和文字简论》一文。对其中的图象、以及认为的筮数和文字作了探讨。簋(读作“诡”(Guǐ)是古代陶制或青铜制盛食物的容器,圆口,两耳或四耳簋,流行于商朝至东周。簋本是一种盛谷类食物的食器,后来赋予其具有标志等级身份、祭祀等礼仪内涵。商周时期,簋是重要的礼器。特别是在西周时代,青铜簋它和列鼎制度一样,青铜簋与鼎组合在祭祀和宴飨时,是使用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