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五篇(十) (第5/6页)
常用礼器。这一西周陶簋内壁腹部刻上的有图画、“六联体”的“刻符”和五组无法知晓的“刻划符号”,这西周陶簋摹本图画是个倒式的看法,若从陶簋口向里看,陶簋内壁腹部上所刻的五个“六联体”符号,是从陶簋内壁的底部向外排列刻写的。 我们这里将其拓本和摹本引用过来,一睹这西周晚期陶簋上所刻画上去五个“六联体刻符”的形态摸样,以作为与前期出现在不同器物上的“六联体”符号的对比。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笔者将下面的拓片或摹本图翻过来和五个“六联体符号”就的清楚。 ① ② (图略) ???下面是在网上搜索到的所谓“数字卦”的图片或摹本,一并引用作为参考资料: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六 (因无法上传图片,故略) 上面六个图片(包括“摹本”)里的“图一”,是晚商时期的“卜骨”,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四盘磨村,这一片“卜骨”上有三个“六联体”的刻符。《楚竹书〈周易〉研究》(P438)里收录有此图片,张政烺《易辨》(《论易丛稿》第42页中华书局2012年版)一文里也有此图片。 “图二”就是前面“引用资料(一)”的“卜甲”图片(即《楚竹书〈周易〉研究》一书里收录的“河南安阳卜甲,商代晚期,安阳殷墟出土,数字卦”图片资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