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二篇(十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二篇(十六) (第4/6页)



    《蒙》篇说:“困蒙,吝;童蒙,吉”。这是说:“受困于蒙昧无知,就会有耻辱;故应从儿童开始启蒙教育,才是正确的教育方针”。

    《蒙》篇里最后讲:“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这是说:“让儿童披上皮甲,击打锻炼,目的不是为寇,而是御寇,保家卫国。”这才是体现的教育目的与意义。没有知识就会愚昧无知,就会耻辱,从儿童开始抓起,并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

    31、树立忠勇,纯洁奉公的卫士精神

    《周易》里的“贲”篇全文:“贲,亨,小利有攸往。贲其趾。贲其须。贲如濡如,永贞吉。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白贲,无咎”。

    这一篇文章是歌颂勇士忠勇纯洁的精神。这种精神无疑是政治上应大力宣扬的。wap..OrG

    32、“君子”应长存忧国忧民的政治忧患意识

    《系辞》里说“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周易》所体现在政治上的忧患是忧国忧民的意识。

    《否》里说:“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这是说:“停止蔽塞不通的局面,大人就吉祥。警惕呀,警惕,要把国家前途命运维系在牢固的基础之上”。

    《随》里说:“有孚在道,以明何咎。”这是说:“把仁爱作为遵循的政治根本,光明正大,还有什么灾祸呢?”这就是政治忧患。

    《剥》里说:“顾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这是说:“丰硕的果实,劳动者得不到,被统治者获得占有,而劳动的百姓被侵害得已没有了存身之处”。这就是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

    《颐》里说:“舍尔灵龟,观我朵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