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五篇(十八) (第5/6页)
六四(艮下,乾上,遁)六二三五三一(兑下,震上,归妹)。其所使用的数目字有二、三、四,为前举三十二条考古材料所无,说明它的原始性。这是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无论其绝对年代早晚如何,在易卦发展史上应属早期形式,可以据此探寻易卦起源地点问题。"张政烺把易学史提早到新石器时代青墩数卦,颇有创见。 易学家郑万耕在其《易学源流》(郑万耕著《易学源流》8--9页,沈阳出版社1997年5月版)中的一句话把我闹胡涂了,他写道:"江苏海安县青墩崧泽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有八块骨角柶和鹿角枝上刻有单个的数字符号"。既然是"单个的数字符号",那根本就不是什么数卦,只是8个独立的数字而已,而且还分刻于八件器物上! 完整破译商周数卦的张政烺是一位积厚薄发的严肃学者,还不至于对青墩遗址的麋鹿角上的"易卦刻文"看走眼。张政烺说"有易卦刻文八个",并举出"三五三三六四"和"六二三五三一"这两个数卦,共有营数12个。我想,张政烺所说的有"易卦刻文'八个'",可能是说有"易卦刻文'八处'"。果真有有刻文8处,每处都是一个6数卦的话,共有数字48个,那么计算青墩数卦的营数概率分布时,精度一定非常之高,可得出毫不含糊的结论。但是,我遍查资料,都查不到除了张政烺所例举的两个青墩数卦之外的任何资料。不知是否有网友知情,望能告知。” 这段文字是笔者在百度贴吧——历史研究吧里看到的《周易八卦起源进化史》题目里的《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