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五篇(九) (第1/4页)
9 《周易》里所涉及的祭祀之说,只是作为其建构的民本(有孚)理念的对比论述。作者倡导的是“爱民”,即执政为民的政治原则。而把祭祀放到最不重要的位置对待,即可有可无的地步。历史经验告诉,祭祀是无关紧要的,关键政治上在于重视与爱护百姓。《既济》里已经说明靠祭祀是保不住统治的。对待祭祀,《周易》里提出的主张显然是“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即在政治上关心爱护百姓,即使是用小猪与鱼祭祀,一样是吉祥的,更是有利于前景和发展事业。《损》里讲“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亨。”这强调的还是爱民为根本,而对于祭祀上,用简单不过的两种粮食替代。从《周易》里所涉及的祭祀问题,充分体现了《周易》作者的理性与进步思想。我们知道在《周书》里反映西周王室,大小活动还离不开占卜与祭祀。杀牛宰羊举行祭祀是常事,周公还认为自己最能侍奉鬼神。在商朝更不用说了,祭祀活动往往在神秘与极其恐怖中进行。而《周易》是反对占卜,而对祭祀则降低到可有可无的地步,关键倡导的是“有孚”(爱民)思想。《周易》岂不是开启时代的理性大门,是先秦封建时代里具有划时代意义么?可这部哲学著作被王权专制上升的思想所遮蔽。而后封建时代社会里,所谓有作为的秦皇,汉武,都是十足而可怜的鬼神与宿命信奉与祈祷者,并大量的耗费人力,物力去祭祀天地鬼神,营造陵墓,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你若翻开二十四史,里边记载的封建帝王没有那个不信鬼神与祭祀鬼神的。而后封建社会里又是一个巫术迷信与鬼神横行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后封建社会里又有几位思想家像《周易》作者那样如此理性的去思考社会与人生,而反对占卜和理性的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