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五篇(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五篇(九) (第3/4页)

祭祀的观点是很明确的。

    《周易》里有两处涉及到“王假有庙”的问题。

    《萃》里说:“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涣》里说:“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萃》里涉及到“王假有庙”和“用大牲吉”,岂不是在讲祭祀么?其实不然,这里的“王假有庙”与一般的多神祭祀不同。这里的“庙”本是供祭祀周人祖先的屋舍。《周易》里的“庙”,就是指周王供奉祖先的宗庙。在殷墟王都的遗址,考古发现既有宫殿区,又有宗庙区。《周易》里的“王假有庙”,是指“王”凭借宗庙仪式活动的礼教手段,是与一般鬼神祭祀不同。“王假有庙”是“礼”的一种手段体现,也是为了凝聚人心的一种礼乐教化。祖宗祭拜是传统农耕文化核心,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萃》篇的中心思想是讲“有孚”,即让在位者以“有孚”(爱民)作为行为的准则。《萃》的全文如下:“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用大牲吉,利有攸往。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大吉,咎。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赍咨涕洟,无咎。”

    《萃》篇中一共出现三次“孚”。“孚”的理念贯穿在在《萃》篇中心。“萃”是指在位者劳苦用心的去治国理政。“萃”同悴。指劳苦,忧虑。本篇内容是围绕爱民(孚)这一准则展开的论述。而本篇的题目“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用大牲吉,利有攸往。”却是讲到的是对宗庙的活动,并且还讲到“用大牲吉”的这种用牛来献祭。这句话意思是“劳苦勤政,亨通,君王凭借着宗庙,有利于扰聚人心,亨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