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二篇(十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二篇(十一) (第1/7页)

    《泰》:“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这又是一种忧患意识。“城墙倒在护城壕里,又取消了军事行动,这命令来自都城,其后果危险就要出现了”。

    《否》:“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这是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患。“只要停止了闭塞不通的局面,大人吉祥。危险啊,危险,应把国家的前途命运维系在牢固的基础之上”。

    《同人》:“同人于门,无咎,同人于宗,吝。”这岂不是一种忧患意识吗?

    《大有》:“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这是针对农业丰收能否保证的忧患。“争取农业上的丰收,就得风调雨顺,既不遇自然灾害,也没有人为的灾祸。即使劳动艰辛,最后获得农业的收获”。

    《豫》篇是讲如何面对安逸享乐的问题。这又是一种忧患意识。“冥预,成有渝,无咎。”这是说“若能深入思考如何对待这种安逸享乐,一旦这种成习的毛病有了改变,也就没有什么害咎了”。这岂不是一种忧患?

    《随》:“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这是说“若一味地追随名位,则有灾祸,若把爱作为根本的行为准则,并有了明确的方向,还有什么灾祸呢?”这就是对一味追求名位,而不顾后果危险的一种忧患。

    《临》篇讲述的如何治国理政的道理,其中无不凸显着忧患意识。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这是说“治国安民处理的得当,是大而亨通并有利于向前发展的事情,若不重视这些,事情就会转化,就面临凶险。”这是一种政治忧患。如何消解这种担忧,作者指明了如何去治国理政。

    《观》:“观我生进退”。这又是一种忧患意识。这是让“君子”观察认识自己治下的生民,才能在政治决策上知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