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三篇(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三篇(八) (第3/5页)

鲁迅先生考察中国历史后的感叹:‘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致函老友许寿棠,宣示了《狂人日记》的宗旨便是揭露中国吃人的历史和吃人的社会,"后以偶阅《通鉴》乃悟中国尚是食人民族,因成此篇。此种发现,关系亦甚大,而知者尚寥寥也。"

    为什么美妙的君子国理想,宣传的是人爱人,而实际带来的却是人吃人?

    如果君主政体能按照仁爱的原则运作,当然会呈现人人互爱,天下太平的景象,这正是孔子所希望的,为此,他要求君主“为政以德”。自觉守礼,爱黎民百姓,不可"言莫予违",搞一言堂。天下安危,国家治乱,民众祸福,唯系于君主的品德。若君主违礼不仁呢?大臣应诤:"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甚至犯言直谏;"勿欺也,则犯之。"促使君主守礼行仁。君主若拒不纳谏该怎么办,按照礼的规定臣民们不是要遵守君臣之义,思不出位吗?

    儒家政治哲学的这个第一难题,迫使汉代大儒董仲舒请出天来助威"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宣祝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天无知无识,呼天何用?

    凡是一股力量垄断国家权力的政治形态,不管名称为何,皆是独裁政体。孔子所提倡的君主制度,无疑属于独裁政制。"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总是竭力行使权力,直至甚至所达到极限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