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三篇(八) (第4/5页)
止"。(《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 尽管《论语》描绘出一派人人互爱的理想景象(这正是孔子的魅力所在),然而一旦付诸实践,君子国理想的全部优越性便会荡然无存。君子国的精神——人人互爱,因为缺乏可cao作性,根本无法实现,始终是海市蜃楼。君子国的结构——贵贱有序权力独断,则是历代独者的利刃,并成为吞噬人rou的机器,而且悬挂着人人互爱的旗帜。” 这确实是后封建社会里的真实。虽然后封建社会社会里历朝无不把儒学遵奉为思想上的统治地位。可结果是为了江山,为了权力而“吃人”的残暴之国。并没有出现“仁爱”之国。那么要问这是因有了孔子而导致的结果吗?是孔子的罪吗?难道孔子不该有思想吗?孔子后的社会,不能归罪于孔子。而应是孔子后社会里的人应当承担。如同我们现在是非如何,还能归咎于孔子么?我们现代人的前途命运,只有我们现代人决定。 中国两千多年的帝王专制制度,不是孔子所决定的,也不是孔子所能设计的。孔子不应承担后人的罪过。 正是中国第一次哲学突破,即《周易》哲学突破,突破了神学,建立起人文道德政治哲学,才有了后儒孔子之学,并排击了神学,而使中国没有滑向宗教之国。虽因先秦诸子之学使中国政体滑向帝王专制之国,也并不是先秦诸子之错,而是后封建社会里的精英们的错。后封建社会里再没有了哲学突破,即再没有了新的思想提供给人们。思路决定出路,没有新思想就没有新出路。自是沿着老路走,一走就是两千多年。后封建社会里的“精英”人们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