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一篇(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一篇(二) (第2/5页)

些说法: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一阴一阳为之道”。

    “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系辞传》里出现了“八卦”,“阴阳”,“太极”这些说法,而《说卦传》也已将“五行”纳入“八卦”取象中。“乾为天”,“坤为地”,“巽为木”“坎为水”,“离为火”。

    战国末期产生的《洪范》一文(《尚书》里的伪作)对“五行”已有详论:“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为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苦。”

    “八卦”,“阴阳”,“五行”之说是《周易》古典政治哲学之后的学说。这些学说被现代学者多称为《易经》哲学,也多认为是“形而上”的宇宙论。那些学说观点不过是从“八卦”(包括一套被称为的“卦符号”系统)理论发展出来的,说《易经》哲学,倒不如说是“八卦哲学”为好。但人们不称“八卦哲学”,而称《易经》哲学,但所阐述的内容不过是从“八卦”的卦画系统及阴阳,太极这些观点出发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