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译解(十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译解(十六) (第4/7页)

出师”相关联呢?《周易》是为“君子”(有国有家的统治者)讲述的政治道理,而不是为百姓讲述的道理。因“君子”是安邦治国者,“君子”若过度的安逸享乐,自然对政治影响是十分有害的,古今都一样,西周是官僚制,当官的一味追求的是安逸享乐,那么,国家的前途命运,百姓的前途命运,则可想而知了。

    本篇论述的虽是如何对待“安逸”这一问题,而作者把这一问题放到政治的高度来思考。统治者若过度的追求安逸,就会对社会造成灾害,对统治者自身同样会造成过失与悔恨,即对“君子”自身造成危害。严格的讲,无论从个人,还是从政治角度,都是不利的。这是历史经验所得,历史经验告诉“君子”因安逸而丧志,是无益于“建侯与出师。作者从利害关系上讲述了安逸这一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本篇是有主旨的,而不是凌乱无序堆砌的占卜辞,但如今市面上的《周易》译本,多是以占卜的性质来解释《周易》。让人读来就感觉是乱七八糟,凌乱无序的,也读不出个意思来,也就不知不觉的被误导认为《周易》是一部算卦的东西。因为人们读不出《周易》的逻辑性,就不能不跟着人云亦云。

    我们不妨举出一些译文,看一看是如何不让人误认为《周易》不是占卜的书。

    (例一)

    “豫卦,有利于封侯建国,出兵打仗。

    初六:津津乐道于荒yin享乐,凶险。

    六二:夹在石缝中,幸而不到一天就被人救出,卜问得吉兆。

    六三:懒散游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