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五篇(一) (第1/4页)
篇五篇《周易》里的无神论思想 1 我们已知《周易》是哲学,是一部政治哲学。《周易》建构了“君子”理念,凸显的是人文精神。 《周易》既不是宗教经典,也不是巫术占卜之书。《周易》是一部王制社会里的治国宝典,《周易》谈论的是治国理政的社会实践经验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周易》里没有天命神学思想。 我们说是《周易》哲学突破了漫长的原始宗教及巫术思想的禁锢与束缚,开启了先秦人文精神的理性之门。《周易》实现了“哲学的突破”,迎来了人类历史上东方中国的那场“精神运动”。 有学者说:“一切民族的文化,都从宗教开始,都从天道天命开始。” 从历史文献和考古上知道殷商是个神巫主宰之国,殷人无事不卜,无日不祭,用频繁的占卜祭祀来寻求各种神灵的保佑。这成为殷商时代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 由于周革殷命,殷灭周兴。随着殷周政权更替,原始天命观也随之动摇,而新的天命政治观——“以德配天”也随之出笼。 1、周初“以德配天”的实质 我们可以从《尚书》(五经之一)中的“西周文”里看到周初在国家政治上及王室日常活动中的占卜,祭祀,构成的人神沟通原始宗教与巫术的信仰链。 虽然周人灭商,有小周帮代替大殷商统治‘天下’,周王室一面把殷商的文化继承下来,一面又提出一个新的口号,即“修德”。修德的目的是配天的意志。“以德配天”的思想也确实突破了殷商统治者完全沉浸在宗教神巫气氛的现象。周统治者在意识形态上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