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七篇(十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七篇(十四) (第3/3页)

让统治者(王)如何去统治,其内涵,总体上是“专制主义”。

    如刘泽华所言:“中国传统文化在内涵上也与政治关系极为密切。中国传统文化较为注重俗而不追求神学,人,人性,人际关系在其中占有突出重要的位置。然而,它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人本主义相比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它虽然也是以人为对象,为本位,但它所强调的不是人的自由,人性的解放,相反,它的主旨是想方设法如何统治人,桎梏人,束缚人,琢磨人!所以人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最发达的是政治伦理文化。先秦诸子为中国古代文化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基本的思维模式。而在先秦诸子中除了“庄学”之外,其也诸子几乎都是为了“干世主”而作的。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把各派在政治上的作用基本上勾画出来,指出各派都是维护统治所不可缺少的:"阴阳,儒,黑,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其内涵的实质是专制主义的,它的功能主要是维护封建统治。"(刘泽华等著《专制权力与中国社会》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219页)

    中国先秦既无古希腊时期的自然哲学,也不同于古希腊的政治哲学。无论儒家让统治者(君王)以仁政治国,还是法家让君王专政治国;也无论道家的“无为”及“愚民”的学说,或墨家的尚贤,都不过是为君王献出的统治学说。不过就先秦这些思想学说,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难能可贵的,是在诸侯争霸的环境时空里产生的。到帝王的后封建时空里,再没有了独立的思想者。???周易归来的周易哲学解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