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六篇(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六篇(七) (第5/5页)

发生学》张浩著)

    由此观之,《诗》或《周易》,以及先秦诸子之学的思维方式没有突破原始思维。先秦诸子哲学突出表现在及其重比喻,用具体的比喻来说明事理。而先秦的“八卦”学,则是类化的意象思维,先秦的思维方式还没有突破原始思维而产生抽象的逻辑思维。

    《周易》的思维方式是比喻思维,这是原始思维无疑了。无疑《诗》的思维方式同理是原始思维表现。即使春秋战功时期的儒道等诸子思想学说,作为东方古典哲学与希腊古典时期哲学被统称为“轴心时期”人文思想,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确实“轴心时期”东西方产生一场精神运动,对东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也由此形成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这差异在于思维方法一方是突破性的,而另一方是连续性的。古希腊进入古典时期的哲学,已突破了原始思维,而产生了抽象的逻辑思维。而中国这一时期(先秦))的哲学思维则是一种原始思维的延续,还处于形象,比喻及类象思维中,并没有产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自然没有产生出像希腊古典时期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而东方中国的《论语》、《孟子》、《庄子》等还在用比喻或寓言在说明事理,而《易传》似乎进入了类象思维,把世界万物给囊括进八种物象(类化)里,用八种物象类比世界万物。以至于后来的阴阳,五行成为中国人的思想律,成为解释世界万事、万物的模式或套子,一切事物均可套进阴阳五行的套子里去认识。???周易归来的周易哲学解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