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六篇(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六篇(七) (第4/5页)

篇文章如前面所举例,运用比喻说明政治道理是比比皆是。为何《周易》一书里如此之多的比喻呢?

    经中外专家研究表明,人类思维的发展经历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的逻辑思维三个基本的阶段。

    直观动作思维是思维结构的最初形式,其基本特点是直观性很强,概括性极低。原始人的思维活动,都离不开具体的实物形象。如用肢体动作表达意思。

    原始思维的具体性和形象性,特别明显的表现在原始语言缺乏抽象的形容词上,原始人往往只能用具体的比喻来说明事物,原始人只能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比喻说明事物的性质。原始人对任何具体事物的描述都是形象生动,他们常常用明喻或借喻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表象思维阶段,原始人的思维是具体和形象的。原始人进入初期的抽象思维,摆脱不了对“象”的直观。在形象思维活动中,经过各样的形象活动产生了意与境,形与神。

    意象是由表象概括而形成的意识中的理性形象,他既不是抽象的概念,也不是形象的表象,而是二者的结合。

    文明人的思维活动可以从意象上升到概念,原始人则只能对意象进行类化。

    所谓“类化”就是根据许许多多“象”上的某些相似性,对各种意象进行的初步分类整理,从而整体的或部分地揭示思维对象的某些特征,其结果就形成了类化的意象。

    原始人正是通过各种各样的类化意象及意象的拼接活动,来进行初级的抽象思维以把握周围世界。(《思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