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清1845_第12章 凡事讲究跟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章 凡事讲究跟脚 (第1/4页)

    “上帝啊,您真的是一个精通机械的天才。”

    亨得勒毫不犹豫地表示了赞赏,继而表示道:“有了这么精密的图纸,应该很快就能做出样品来,我至少在目前可以判断,它已经远远胜过了我见过的所有自行车。”

    与后世单车满大街不同,大清朝并没有自行车这个东西,亨得勒也是在西方看到过类似的玩具,之所以说是玩具,是因为它还不具备足够的实用性。

    而赵源上面画出来的自行车,似乎已经变得十分完备,如果能够通过测试,则有可能对其进行广泛的推广,至少在西方会引起相当的购买热潮。

    原因也很简单,在1845年这个阶段,人类十分缺乏一种足够广泛且廉价的交通工具。

    尽管在这个时代里,人类已经发明出了由蒸汽驱动的汽车和火车,但是蒸汽驱动对于汽车而言,始终不够轻便,它的功率体积比、功率重量比都太低,以至于蒸汽汽车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推广。

    人类在这个阶段,依然十分依赖于马车出行。

    但问题就在于,马车出行是一种相对而言非常昂贵的方式,其成本对于普通人而言难以接受。

    而问题就在于,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对于出行的需求变得更加频繁和激烈,亨得勒正是以此判断出,赵源的自行车一旦推出后,势必会成为许多普通老百姓的首选。

    赵源对这一切自然是非常了解,他比亨得勒更加清楚自行车意味着什么。

    这是一个极为广阔的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