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五篇(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五篇(三) (第6/6页)

邑的建筑工地整个视察了一遍。第三天丁已日,在南郊杀牲祭天,共杀了两头牛。

    第二天戊午日,在新城内杀牲祭祀土神,杀了一头牛,一只羊,一口猪。”)

    《召诰》:“旦曰:其作大邑,其自时配皇天,毖祀于上下,其自时中义。”(姬旦说了:要建一座大城,从这里参配皇天。谨慎地祭祀上下神灵,从这中央地区统治天下。”)

    《洛诰》:“戊辰日,王在新城邑烝,祭岁。文王骍牛一,武王骍牛一,王命作册逸祝册,惟告周公其后,王宾杀禋咸格,王入太室,裸。”

    (戊辰日,王在新城举行冬祭,祭新年。给文王武王各祭献了一头红牛。王命史佚向文王,武王的神灵宣读册书,是报告周公将暂时留在洛邑的事。王的宾客,殷商的诸侯们在王杀牲祭祀的时候都到了。王进入正殿的大堂,把酒浇在地上祭先王。)

    从“周书”中看到,周统治者,对周庙(祖先神)祭祀,山川祭祀,新邑建址要祭祀,土地神要祭祀,无论天上与地下的神都要祭祀。这体现的是多神信仰。

    “鬼神”在“周书”里出现了二次,一是《全腾》:“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乃元子不若旦多材多艺,不能事鬼神。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尔子孙于下田地。”二是《多方》:“惟我周王灵承于族,克堪用德,惟典神天”。

    “周书”反映了西周前期对鬼神的信仰,而王室无论政治还日常生活中,就是通过祭祀与占卜成为统治者与神灵沟通的中介,其目的是使掌握着祭祀权与占卜术的统治者成为天地神灵的代言人。周易归来的周易哲学解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