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三篇(一) (第2/5页)
顾。这是周初统治者,从商人夺得政权后一种神道说教的宣传,其目的也是以欺弄殷商失国的遗老遗少们而施行的统治方法。 周初尚德思潮高涨,辅佐周王的大臣向其反复叮咛“王其疾敬德”;“不可不敬德”;“肆惟王其疾敬德,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周书·诏诰》)。周初统治者认为殷王失国,小周邦拥有了大殷国的天下,是殷王“惟不敬獗德,乃早坠厥命”(《诏诰》)的原因。若想“祈天永命”,只有敬德成为祈求上帝护佑的唯一途径。而周初所说的德之内容,主要是“无逸”,即代天行政的王,不可贪图安逸。当然还要虔诚地祭祀天地,与“上帝”不断地沟通。《无逸》里记周公向王的进言:“君子其无逸。”无逸的内容也包括体谅“知稼樯之艰难”。周公总结商亡的历史教训,认为商朝的前几代王都是勤勤恳恳,“不敢荒宁”。后来的王们就“生则逸”,“不知稼樯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是从”,才国破家亡的。而周人的祖先就是“克自抑畏”。至文王更是“自朝至于日昃,不遑暇食”。以此告诫成王不要沉迷于游玩,更不要像纣王沉湎于酒色。“德”是在于王的不贪图安逸,不过这里也多少体现的是把王的德行纳入“知小人之劳”的体察上。懂得“小人”稼樯之艰难,王自己就不去安逸了。而修德的目的,是配合上帝赋予的责任了,这也算是一种爱民的最初表述了。但周初“德”的最终目的是“聿修厥德,永言配命”(修养自身的德行,永远的配合天命)《大雅·文王》。就是有了德行的修养才可长配天命,保佑统治权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