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三篇(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三篇(九) (第5/8页)

治内涵虽然不同于后儒给“君子”与“小人”贴上了天经地义的统治与被统治的标笺。但又不能不承认《周易》里的“君子”与“小人”这一政治概念是后儒学上的源泉,后儒发展了这一政治概念。

    “君子”与“小人”即统治与被统治上的这种二元政治的思维方式,是来自于仰观与府察天地的感性认识的结果,也是氏族家长制下思维的延续。

    《周易》一书里的“君子”与“小人”这一对概念一经出现,就具有极为鲜明的政治性,随之而成为了一种政治上的理论模式。“小人用壮,君子用罔”。也就源出后儒所谓的“劳心”与“劳力”这种并非是对社会分工的理论论述,而是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统治与被统治的理论思想。也就源出了“天尊地卑”等级制度的理论根据,也终于为帝王辅平了不可逆转的家天下专制的统治道路。

    “君子”与“小人”这对政治概念,自《周易》建构出来后,通过后儒不断的诠释,为王权制度建立了“超稳定”的政治理论基石。也不能不说这是内陆性大疆域下的农业之国特定下适宜的政治统治基石,与西方古希腊城邦式的商业政治模式完全是个不相同的政治理论。???

    我们已知西周的社会制度是宗法分封制,像金字塔型的统治序列。周王是‘天下“的最高统治者,称天子。周王是通过宗法分封来实现维护宗族政权的统治。但这种宗主式的分封制,无疑使周王撑控天下独断权力也随着分封而分割。宗族里的王公贵族和有功的臣属都得到封地,又建立起自己的宗族政权。虽然小宗对大宗,是有着宗主的政权关系,但分封制里的层层分割,又建立起大大小小的自己的宗族体系与势力,无疑周王政权最后成为一个空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