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二篇(十三) (第5/5页)
比”之道理有点“邦联制”的特点。 “比之自内,贞吉”,“外比之,贞吉”。这就说,“邦国之间建立结盟,前景吉祥”。“与外邦建立结盟,前景吉祥”。这就是内外联盟,将带来美好的前景,“结盟”无疑是“君子”应遵循的一项治国的政治措施。 4、“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周易》“履”篇中提出了“履道坦坦,幽人贞吉”的一个政治措施。《周易》作者理想的政治环境是“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就是说“政治上应平坦无险的宽松环境,就连不愿入仕的隐士们也会出来参与社会活动,岂不是光明的未来”。因为有了那些靠武力取得地位的人(“武人为大君”),才使政治仕途险恶重重,才出现“履虎尾,咥人”的险恶政治。《履》篇讲述的是政治环境,这无疑是给君子讲述政治上应创造一种宽松的无险仕途,让不愿参政的隐士出来效力国家。“履道坦坦,幽人贞吉”无疑也是“君子”施政上应遵循的一项原则。 5、开“泰”抑“否”的政治措施 (即建立通泰的社会发展局面,而抑制政道闭塞所导致社会衰落局面出现的措施) 《周易》里的《泰》与《否》篇讲述了这方面的内容,使“君子”明白如何走向通泰的社会发展局面和如何抑制政道闭塞而导致社会走向衰落的社会问题。告诫君子“泰,小往大来,吉亨”,“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的政治道理。开辟通泰,抑制闭塞是“君子”之治应遵循的政治策略。而这与后封建社会里从“泰”,“否”望文生义出的“泰极否来”的概念是不同的。???周易归来的周易哲学解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