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五篇(一) (第3/4页)
力量。从而感觉到“天命无常”,故而提出修“德”,是让在位者以及王公大臣们,注重修“德”,以免重蹈殷纣王朝的覆辙。周出统治者是一面倡导修“德”,一面在日常政治生活中与神沟通。无论祭祀与占卜,也无论对鬼神与天命的信奉,在西周初期这种行为表现得非常浓重。特别像周公是一位十足的天命信奉者,鼓吹者,教化者,也是一位人神沟通的践行者。这在五经之一的《尚书》中的“西周书”里反映的是清清楚楚。周初周王室被鬼神,祭祀,占卜,天命观浓重的笼罩着,“德”教只是周公对成王的教育和对原属殷商统治下的部族的教化手段而已。 周公倒是像一位大巫师,不断的以“天命”和“修德”来恐吓小成王和诸侯,以达到自己在摄政上统治的稳固。西周周公的“德”教下,而实质弥漫着迷信与专横。我们看周书里“德”教实与天命纠缠在一起。“德”的目的是配天,修德是让上天保佑周王朝。 《康诰》是周公执政(摄政)封康权于卫的一篇诰辞。且看周公是如何言“德”的口味。 “王若曰:孟候,朕其弟,小子封,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以修我西土。惟时冒闻于上帝,帝休,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诞受厥邦厥民,惟时叙,乃寡兄勖。肆汝小子封在兹东土。” 这段话意思是:“摄政王这样说:孟候,我的弟弟,年轻的封,你的伟大莫名的先父文王能够崇尚德教,谨慎刑罚……以治理我们的西方。文王的这种努力被上帝听到了,上帝很高兴,于是上天降大命于文王,灭亡大殷国,接受了殷的国命和他的邦国百姓,为了这个事业,他勤勉努力,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