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二篇(十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二篇(十四) (第2/5页)

这一问题要考虑得当,既寻求到正确的工作方针,也有利其位,符合正道(“随有求得,利居贞”)。所以官员交替工作也是“君子”应重视的一项政治措施。

    8、“知临,大君之宜”的治国方针。

    《周易》里的“临”篇讲述的是如何治国之道。“临”的本义是从高处向低处看,引申为监视者。《周易》“临”是讲述的上者如何对待下者的统治之道,即统治者如何对待民众的统治。《临》篇中的统治之道体现是“咸临贞吉”,即“用温和的政策治国理民,前景吉祥。”“甘临,无攸往”,用压制的办法治理国家,没有任何利益。“知临,大君之宜,吉。”即聪明理智的去管理国家,才是伟大之君最适宜的治国之道,无必正确。“敦临,吉,无咎。”即用宽厚温和的政策治理国家,吉祥而无过失。

    所以采取明智的治国方针,才是“君子”应遵循的政治原则,这就叫“知临,大君之宜,吉。”

    9、“君子”应正确观察认识事物的方法原则

    《周易·观》篇是为“君子”讲述的如何观察认识事物的方法。这是一篇最早讨论“方**”的文章了。掌握了正确观察认识事物的方法,对“君子”来说就会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在治国的决策中不失误。相反,不能正确观察认识事物,将出现的是错误的判断,而导致其错误的行为结果。“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窥观,利女贞”。作者反对“童观”,“窥观”这种不正确的观察认识事物的方法。相反则应是客观的、理智的、全面的对事物观察认识。“观国之光,利用宾与王”,作者强调的是正确观仰,熟悉一个国家的礼乐风高,才有利于作“宾”和“王”资格。正确的观察认识事物,又是关系到治国利民的进退策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